时间: 2024-11-14 20:24:37 | 作者: 华体网是正规网站吗
9月24日,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在海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揭晓。101项成果获海南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1人获海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1个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31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67项。
该项成果是针对香蕉枯萎病威胁的产业问题,创新抗病品种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以培育的高抗香蕉枯萎病品种为核心,五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配套,实现香蕉枯萎病可防可控。
协会理事刘菊华长期从事香蕉遗传改良研究工作,全身心投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国家热带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事业,在抢占香蕉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制高点,攻克香蕉生物育种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培育高抗枯萎病新品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该项目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生态立省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对资源环境监视测定监管的重大需求和多云多雨环境对遥感技术的重大挑战,在多云多雨区域高效遥感观测技术、热带亚热带对地观测信息机理、区域性空天大数据基础设施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协会副会长张丽,博士,海南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岗位研究员,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科学技术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首席科学家。主要是做植被生态和海岸带遥感研究。主持科技部科学技术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课题、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等40余项。
协会理事廖静娟,博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海南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微波遥感和遥感信息提取与多学科应用。1987年及1990年先后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3年在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支持项目、国家863计划、921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是中美合作项目“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C/X-SAR计划”和加拿大雷达卫星ADRO项目的合作研究者(Co-I)。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加合作“全球雷达遥感”项目的课题负责人等。
该项目团队针对海南南药多处于原料生产阶段,科学研究薄弱,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研制不足,后续规模化开发、转化和应用尚未实现闭环等问题,从前期收集到的3200多种南药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具有明确功效的特色南药益智、巴戟天、鳄嘴花等骨干品种,按照“构建化学物质群鉴定与功效评价体系,发掘新功效物质,拓展新用途,建立“质量评价方法,研发新产品,区域适配推广”的产学研思路,协同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协会会员王茂媛,硕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是做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研究工作。十余年来,以四大南药等重要特色南药为重点对象,形成从资源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到产品研发的完整科研体系。长期致力于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工作,科普668人次,推广南药新品种4个,辐射推广栽培面积近2万亩。先后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
在当前“碳中和” 大背景下,植物基食品以其健康和环保的优点替代部分动物来源的食品。针对植物基食品研发与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挑战,该项目围绕植物乳、植物固体饮料以及植物肉的新型制造加工链进行了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究开发应用。
协会会员杨劲松,博士,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和硕士生导师,海南省拔尖人才。研究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应用微生物技术、食品科学技术、益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
该项目不停地改进革新,引领海南省不孕症诊疗新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让更多基层群众能获得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福泽,让每一位百姓能够享受到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协会理事卢伟英,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生殖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务院特贴专家、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委省政府重点联系专家。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专注生殖内分泌、辅助生育技术27年,在高龄助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不全等各种疑难不孕不育症的辅助生殖助孕治疗方面有深厚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帮助了难以计数的患者圆了“父母梦”,是老百姓口中相传“送子观音”。
该项目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开展了PET/CT系列研究,并利用人工智能办法来进行辅助诊断。创立了PET/CT+HRCT扫描方法,显著提升了结节样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对于纯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及其浸润程度的判断意义重大,为临床决定是不是需要手术及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客观指标。建立了纵膈淋巴结转移PET/CT综合分析法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显著提升了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为临床决策NSCLC是否行根治手术提供准确信息。
协会会员于丽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影像教研室主任、医学影像部学术带头人。主要是做恶性肿瘤CT、PET/CT和PET/CT-MR多模态影像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南省自然基金创新团队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和海南省临床研究中心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
该项目是针对国家“蓝色药库”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需求,系统开展南海真菌活性分子的高效发现、功能评价、作用机制与成药性评价等研究。项目成果将为推动我们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协会副会长陈光英,中山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现为海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海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海南省高层次杰出人才,海南省南海名家等人才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带药用植物、黎苗族传统药用植物、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别判定、构效关系研究以及南药品质衡量准则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协会会员郑彩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中心副主任,热带药用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得海南省南海名家,拔尖人才,515人才工程人才,海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小组成员等荣誉称号。
创新团队负责人徐静教授带领小组成员和研究生历经13年的研究和攻关,以国家海洋战略及海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为向导,围绕以药学为导向的先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大科研和关键技术难题,立足海南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在红树林来源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活性代谢产物发现、生物活性筛选及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协会理事徐静,自然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以“Sehr Gut”最高成绩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先后在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博士后研究,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海南省科协青年英才创新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
该项目聚焦前沿的科学研究,围绕M3受体的多功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开展,运用转基因鼠技术、组织免疫学、实时定量PCR、活细胞工作站等一系列实验技术,从“分子-细胞-离体器官-整体动物”多层次确定了M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保护作用;揭示M3受体抑制心肌细胞焦亡的发生;明确Long non-coding RNA Gm2199与M3 受体关系;确定纳米颗粒包载Long non-coding RNA Gm2199靶向递送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形成了基于“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的M3受体的多功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整体策略。
,药理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南海创新人才。2003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2-2014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6 年美国Texas A&M大学学习,2009年聘任教授,2018年7月以海南省领军人才身份引进海南医科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共16项。
该项目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础学科,针对典型有机锡毒理学亟待阐明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及调控核心问题,揭示了三丁基锡致肥胖效应及机制,解析了典型有机锡鱼类生殖毒性及机制,多行为学模型评估了典型有机锡鱼类神经毒性,系统阐明了典型有机锡内分泌干扰效应与机制,综合评价了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为降低生态环境和健康毒性提供了干预策略,对生态保护与公共卫生健康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协会会员洪美玲,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教授。曾获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南海创新人才”、“海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长期致力于动物保护生物学及毒理生态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7部。曾先后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等。主讲的《动物学》获国家级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