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1-23 10:47:03 | 作者: 行业新闻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描绘了清明时节,春雨绵绵,杏花盛开的生动画面。“春三月发陈”,春季万物生长,枝叶伸展,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踏青节。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气候渐暖,是外出踏青寻芳的好时候。中医学中,清明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此时应顺应春季
”二字——味道宜“淡”,要少油、少盐、少糖;分量要“少”,饭饱七八分即可,晚上不要多吃;品种要“素”,切忌大鱼大肉,优质蛋白可从豆腐、豆芽等食物中获取;菜品要“鲜”,可以适当选吃春季时令蔬菜,如菠菜、韭菜、莴笋等,这些蔬菜不仅仅可以促进肝气的舒畅,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注意
!“发物”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咸菜、虾、蟹、海鱼等“发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清明时节天气逐渐温暖,雨水增多,气候潮湿。温湿度的增加使人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
苡仁冬瓜鸭汤主要的组成原材料:薏苡仁100克,冬瓜500克,陈皮10克,水鸭1只
苡仁粥主要的组成原材料:薏苡仁50克,米200克,白糖或盐适量。功效健脾除湿,醒神开胃,有助于缓解“春困”不适。
清明时节,天气渐暖,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中医学认为,春季行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气的疏散,有助于身心健康。因此,建议人类能通过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形式加强体育锻炼,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对提升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中医学认为,春季与肝相应,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影响肝气的正常流动,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在清明节气期间,应当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怒气过盛。能够最终靠听音乐、绘画、园艺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春季为养肝的最佳时节。可以食用枸杞、山楂、柠檬、绿茶等养肝食物来帮助养肝解毒。还可以酌情添加茵陈、丹参等药食两用之品辅助养肝。除养肝外,清明时节还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银耳、大枣等。
春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过敏性鼻炎、皮肤病、卡他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因此,在清明节期间,有花粉过敏症的人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尽量避免去花木多的地方,出门最好戴口罩。还能够最终靠适当补充维生素C、荤素均匀、生活规律等方式来增强体质。
春季应顺应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生长的特点。作息上要保持早睡早起,早晨7点到9点起床,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不宜过夜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阳气生发和气血调和。
总之,清明节气作为春季的重要节点,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整饮食、加强锻炼、保持情绪稳定、适当养肝、注意防病和保持良好睡眠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身心健康,迎接充满了许多活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