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谷为何诞生在深圳南山?

时间: 2025-08-06 01:13:36 |   作者: 华体网是正规网站吗

  近日,本号率先提出的深圳“机器人谷”的概念,引起了央媒、省媒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南方网、南财、羊城派等媒体纷纷报道。(下图)

  “机器人谷”位于深圳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及其周边,地处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谷地,沿着留仙大道、地铁5号线分布,从长岭陂延伸到西丽和留仙洞。

  在机器人谷设立总部的、跟机器人相关的企业除了大疆、优必选之外,还有已经上市的越疆机器人、速腾聚创,以及智平方、肯綮科技、云鲸智能、天羿科技、普渡科技、帕西尼等数十家企业,承载这一些企业的产业园有南山智园、南山智谷和南山云谷。

  如今,无论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还是长期资金市场,最大的风口都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核心应用——人形机器人。

  第一,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天工机器人夺冠。天工机器人的最大股东、是总部在深圳的优必选。

  至此很多人才意识到:深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比如优必选,是中国第一家严格意义的机器人上市公司,还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是全球极少数完成从小扭矩到大扭矩的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

  截至2024年6月底,优必选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AI相关专利,其中逾45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同样诞生于机器人谷的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底在港交所上市,被称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它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3%。

  据统计,深圳汇聚了2267家AI企业和1000余家机器人企业,2023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1797亿元。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国有37家企业上榜,其中有7家深圳企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势显著,而深圳又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实力最强的城市。

  在中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企业排行榜上,深圳企业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有3家企业进入全国前十,而且全部进入了全国前五。

  深圳之所以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抢得先机,跟深圳产业链完整、创新实力丰沛雄厚密切相关。

  1、每年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的金额;2、科学技术研发投入金额占GDP的比重(投入强度);3、发明专利数量;4、PCT专利数量。

  深圳2023年科学技术研发投入达到了2236亿元(各地2024年数据尚且还没公布),无论是投入金额还是投入强度,都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深圳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年授予量也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深圳的PCT专利数量,则高达全国的四分之一,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每年公布的全球科学技术创新集群排行榜上,“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二。

  从国际通行的、衡量科学技术创新实力的四大指标看,深圳不仅稳居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的第一阵营,还是“中国科技第一城”的有力竞争者。

  机器人谷在深圳的诞生,不仅仅事关机器人行业,它还是深圳科学技术创新模式“转型升级”的里程碑。

  深圳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县起步的,建立特区前夕只有两名技术人员:一个是修拖拉机的,一个是兽医。深圳的第二、第三产业也几乎从零起步,改革开放初期引入的多是“三来一补”企业。

  由于缺少高校、科研院所,深圳创新要素和产出90%都在企业,尤其是民企,形成了著名的“六个90%”: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职务发明专利、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集中在企业

  “六个90%”让深圳创新充分贴近市场、充满活力,但也容易缺少后劲,比如缺少人才和基础性研究的支撑。尤其是在各地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深圳从外部引进人才、技术的成本越来越高。

  深圳意识到了这个短板,近年来拼命建大学、引进大学、创办科研院所。先后在西丽、光明、龙岗规划建设了多个大学城。

  在这个山谷里,分布着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哈工大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北大、清华唯一的异地研究生院,这里还有中国最好的职业技术大学——深职大,以及中国证监会旗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学院,北大的汇丰商学院等。

  近年来,深圳“产-学-研”的创新链条出现了重大变化。以前,人才、基础技术多靠引进;现在,深圳也有了本土培养的人才,本土诞生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产学研的要素都开始本土化了。

  比如机器人谷的代表企业之一——上市公司速腾聚创,核心团队就来自旁边哈工大深圳校区,很多在校生以实习生身份提前参与了创业;越疆科技则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密切关联。

  在南山区的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目前有55支团队入驻,其中65%是周边高校转化而来,只有35%是从外部引进的。

  所以,机器人谷的出现是深圳创新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里程碑。它让深圳也拥有了硅谷、中关村的创新模式,科学技术创新的底气、后劲更足。

  比如刚刚从比亚迪获得超亿元投资的知名机器人企业帕西尼,其创业者就表示:之所以在南山区、在机器人谷创业,因为这里有着非常优良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支持。“深圳机器人谷的创新效率特别高,我们可以把电路板的研发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一两周时间,而在其他城市可能要花费数周的时间。”

  中国有三个地方上市公司最集中,发明专利最集中,它们分别是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其中南山区上市公司数量、市值和发明专利均排名第二,超过浦东新区。

  下面这个榜单,是人民网研究院根据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整理的各城区排名,南山区高居第二名,其拥有的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了绝大多数二线城市。

  “小巨人”企业,就是未来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的预备队。它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地方经济活力、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

  跟其他城区相比,南山区创业生态链完整,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供给充分、容易获得。

  搞科学技术创新就去深圳,去深圳就去南山,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时尚,成为科技公司的“潜意识”。

  很多创业者都表达过这样的想法:只有把公司设在南山区,才能敏锐感知行业的最新脉动、不落伍,也才可以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投资者和人才。

  杭州宇树科技在爆火之后,第一时间就在深圳设立了子公司,入驻了南山的机器人谷。

  南山区有关部门也逐渐完备、升级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比如最近出台的《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就非常接地气,受到广泛的好评。它以“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一笔钱、一场景、一条龙”为核心,推出15项硬核举措,助力企业与人才“轻装上阵、放手追梦”。

  比如“一间房”政策包含:对来南山求职、实习、创业的非深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15天的免租住宿;对合乎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初创企业人才,配套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享受1年免租。

  “一张桌”政策包括:实施“AI创新团队支持行动”,拿出超5万平方米创新研发空间,给予入驻团队最高2年免租优惠,免租期满后,合乎条件的入驻政策性产业研发用房,享受市场租金3-7折优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公司可以提供近100万平方米政策性产业研发用房和工业上楼厂房,入驻企业可享受市场租金3-7折优惠等。

  在南山区,人形机器人总部企业扎堆的不只是“机器人谷”,还出现了“机器人湾”。

  在深圳湾畔的粤海街道、深圳科技园及周边,也有大量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汇聚,数量甚至超过了机器人谷。

  无论是“机器人谷”,还是“机器人湾”,都只是南山区科创版图的一小部分,冰山的一角。南山就像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门派,内部高手林立,有一大批隐形冠军。

  所以,我们有理由对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充满信心,对南山区这片创新热土充满信心!

返回列表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