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11-07 22:04:49 | 作者: 产品中心
头条号“沈阳是退休媒体人”(因为造谣疫苗被微博封号)以“资深媒体人”身份为背书,长期发布大量反对转基因的不实言论。这些谣言刻意捏造健康风险、曲解政策逻辑、虚构权威依据,通过制造公众焦虑误导认知。以下结合权威科学结论与官方信息,对其核心谣言逐一拆解辟谣,做到有理有据、事实确凿:
该账号声称“转基因片段体积微小,能轻易穿过胎盘屏障,给胎儿带来未知健康风险”,还虚构“国外跟踪研究之后发现孕期脐带血中含有转基因片段”的说法,以此渲染转基因食品对孕妇和胎儿的威胁。
辟谣:从生理机制来看,食物中的所有基因片段(包括转基因片段)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系统彻底分解为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如同米饭、肉类中的天然基因一样被吸收利用,根本没办法以“完整片段”形式进入血液,更不可能穿过胎盘屏障。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等全球权威学术数据库,均无任何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证实“脐带血含转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的长期评估报告,也从未提及此类风险,所谓“国外跟踪研究”实为民间机构的无稽之谈,毫无科学依据。
为增强谣言可信度,该账号引用所谓“南京大学张教授团队研究”,声称“肝病患者病灶细胞中检测到转基因片段,与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积蓄有关”,将转基因食品与肝病直接绑定。
辟谣:经多方核实,这一研究纯属虚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等有关部门明确回应,近30年来从未开展过此类研究,校内也不存在从事该“研究”的“张教授团队”;检索中国知网、SCI等学术数据库,同样未发现任何相关论文或实验数据。从医学常识来看,肝病的致病因素明确,最重要的包含乙肝病毒感染、酗酒、脂肪肝、遗传因素等,与食用转基因食品无任何关联。国际上众多权威机构早已证实,获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不存在导致肝病或其他特殊疾病的健康风险。
该账号针对科学结论提出质疑,称“转基因成分不能被人体消化,相关消化安全性的说法缺乏循证医学检测支持”,试图否定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辟谣:这一说法完全违背基础生理学知识。转基因成分的化学本质是DNA,而无论是转基因DNA还是天然食物中的DNA,进入人体后都会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分解为基本单位,这一消化机制是生物学界公认的事实,相关检测证据已积累数十年。全世界内,已有上百项循证医学研究验证了转基因食品的消化安全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机构的评估报告均精确指出,转基因食品的消化吸收过程与传统食品无差异,所谓“缺乏检测”纯属无视科学事实的虚假表述。
该账号散布“宣传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违反广告法”的言论,暗示转基因食品存在未被公开的安全风险隐患,官方宣传存在违法嫌疑。
辟谣:首先,科学界的共识是“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与普通食品相当”,而非所谓“绝对安全”——事实上,食品领域不存在“绝对安全”的概念,任何食品的安全性都建立在合规生产、正常食用的基础上。其次,我国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从未宣传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仅基于科学评估说明其“与传统食品同等安全”,全部符合广告法和科学传播的规范。该账号刻意歪曲“相对安全”的科学表述为“绝对安全”,再以此扣上“违反广告法”的帽子,本质是偷换概念的造谣行为。
该账号抛出荒谬论断:“只有欧盟全部允许转基因种植和进口,才能确认转基因食品安全”,将欧盟的政策选择与转基因安全性直接绑定,以此否定转基因食品的科学性。
辟谣:欧盟部分国家未开放转基因种植,本质是政治博弈、农业利益平衡和环保组织施压的结果,与科学安全性无关。以法国为例,其放弃推广转基因种植,是因绿色和平组织以攻击核电产业相威胁达成的政治交易,而非基于科学证据的安全判断。事实上,欧盟已批准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6类产品的进口许可,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且欧洲食品安全局多次发布报告,证实获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与传统食品一致。若按该账号的逻辑,部分国家曾禁止穿牛仔裤,难道能证明“牛仔裤致癌”?这种将政策选择等同于科学结论的思维,本质是对科学的亵渎。
该账号宣称“中国大米、糯米出口频频受阻,核心原因是转基因成分普遍污染,被国外检测查出”,以此抹黑我国农产品质量和转基因监管体系。
辟谣:真实情况是,我国大米出口偶有问题,多为个别环节监管疏漏导致的零星转基因成分混入,并非“普遍污染”。我国严格实行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禁令,市场上不存在合法种植的转基因大米,出口大米均需经过严格的转基因成分检测。而欧盟、日本等市场的限制,主要源于其自身的转基因目录审批制度——未纳入其批准目录的转基因成分,即使是零星混入也会被退回,这是国际贸易中的常规监管操作,与“污染”无关。目前,我国合规大米仍拥有稳定的国际客户和市场占有率,所谓“转基因污染制约出口”是刻意夸大的虚假表述。
为渲染转基因作物的“危害性”,该账号暗示“转基因作物常用的除草剂草甘膦,与越战时期的橙剂存在毒性关联,长期接触会致癌”,以此否定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合理性。
辟谣:草甘膦与橙剂在成分、作用机理和毒性上完全无关联。草甘膦是广谱除草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的特定酶活性,对人体细胞无类似作用;经多国权威机构评估,在规范使用剂量下,草甘膦对人体安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未将其列为“明确致癌物”。而橙剂的核心有毒成分是二噁英,属于强致癌、致畸物质,二者的化学结构和毒性机理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科学意义上的关联。该账号刻意捆绑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本质是通过制造“剧毒”联想误导公众。
该账号声称“欧盟兽医行业明确要求限制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摄入量,侧面证明其存在健康风险”,虚构欧盟内部对转基因的“隐性否定”。
辟谣:经核查,欧盟既无相关法规要求,也无权威兽医机构发布过“限制转基因摄入量”的声明。欧盟对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管理,核心是通过目录审批、强制标识等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食品安全,其所有监管措施均基于“已批准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等安全”的科学共识,从未以“限制摄入量”暗示其有害。该谣言纯属无中生有,完全是对欧盟转基因监管政策的恶意曲解。
“沈阳是退休媒体人”的所有转基因谣言,均遵循“捏造事实+虚构权威+制造焦虑”的套路,其内容要么是早已被科学界辟谣的“老谣言”,要么是违背基本常识的虚构叙事。作为曾经的媒体从业者,本应秉持客观求真的态度,但该账号却沉迷于自媒体营销号的不实内容,对官方权威信息和科学共识置若罔闻,深陷信息茧房而无法自拔。
事实上,全球主流科学界早已形成共识: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无差异。肯德基、麦当劳等重视声誉的企业经常使用转基因油,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都从实践层面印证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面对这类谣言,公众应保持理性判断,主动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农业农村部等权威渠道获取信息,拒绝被不实言论裹挟。同时也呼吁相关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及时清洗整理此类虚假信息,守护清朗的互联网空间和理性的公共讨论环境。唯有以科学为依据,才能真正认识转基因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