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潍坊 大健康”—— 一座城市的健康民生答卷

时间: 2025-11-11 10:10:42 |   作者: 产品中心

  

“大潍坊 大健康”—— 一座城市的健康民生答卷

  走进潍坊的医院,智能预约系统让患者免去了排队之苦;走进社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居民享受方便快捷健康服务;走进乡村,“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在潍坊,医疗卫生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格局。

  “大潍坊”,体现在资源总量上的“大”——全市医疗卫生机构9063家、全省第三,卫生技术人员8.94万人、全省第四;体现在质量上的“强”——二级三级公立医院44家、全省第二,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共10个、全省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格局之变是全域发展、全民共享的。从城市医院到乡村诊所,从三甲医院的高精尖技术到社区中心的健康管理,潍坊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全面发展态势。

  “大健康”,标志着潍坊医疗卫生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市委书记刘运在调研全市卫健工作时强调,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奋力打造健康服务‘潍坊样板’。”

  不久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出了潍坊卫生健康事业的“4321”格局:卫生技术人员8.94万人、全省第4,医疗卫生机构9063家、全省第3,二级三级公立医院44家、全省第2,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共10个、全省第1。“4321”格局,是潍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生动注脚,意味着潍坊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潍坊通过聚焦提升全域医疗供给和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名医带名科、名科促名院”工作机制,医疗机构实力水平实现新跃升。“三名工程”的实施,让潍坊医疗技术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聚名医——通过完善“引育用留”人才服务机制,潍坊现有医学博士422人、高级职称人员9160人,于金明、杨震等100余名中西医顶级专家在潍设立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群众不出市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

  建名科——围绕打造“雁阵式”高水平学科群,潍坊创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各5个,省级重点专科93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有效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医疗需求。

  创名院——坚持头雁引领,潍坊建成三级医院16家,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绩效监测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潍坊呼吸病医院、潍坊眼科医院享誉全国。

  潍坊医疗水平的提升,直接体现在老百姓的“就医地图”变化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潍坊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4.1%、全省第一,市域内住院占比达94.3%,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一般病在县级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诊疗新格局。

  潍坊的长寿名片令人瞩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潍坊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45岁,较“十三五”末提高2.17岁。这一数字远超全国中等水准,成为潍坊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证明。更令人惊叹的是,潍坊现有百岁老人739人,他们是潍坊宜居环境、健康服务和养老体系最有力的“代言人”。

  潍坊的养老服务供给丰富多元。今年以来,全市老龄工作系统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速构建潍坊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全市拥有183家养老机构,729处助老食堂,5.7万张养老床位,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创新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今年4月,全市38家二星级及以上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机构试住周”活动,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周免费试住体验。这种“零门槛、高优惠”的短期入住体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消除对机构养老的顾虑,激发了潜在消费需求。

  10月27日,潍坊市养老服务协会正式成立,目前已吸纳会员211个,涵盖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康复企业、科研院校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覆盖养老服务全链条的组织体系。

  同时,潍坊市2025年“敬老月”活动也真正开始启动,通过六大专题、24项具体安排,着力打造“情暖夕阳·乐享鸢都”活动品牌。

  潍坊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可圈可点。“单病种群体管理”模式的创立,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该模式对152个常见病种、158万患者实行健康群管理,使基层卫生综试区建设在2024年度评估中荣获全国第1的好成绩。

  潍坊市持续深化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项目、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在“三医协同”方面,潍坊在全省率先建成“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数据共享中心,对16项关键指标实时监测、精准干预,2024年潍坊市门诊、住院次均诊疗费分别下降5%、8.3%,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数字健康是潍坊健康管理的另一张名片。通过强化数智赋能,潍坊年在线万人次,基层接诊下转患者准备时间缩短至2小时,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快捷、更加高效。

  市委书记刘运指出,要“推广普及‘中医生活化’”,升级“数智潍坊健康大脑”区域数字化应用,全面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快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潍坊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清代就有“南臧北黄”之盛名。今天,潍坊正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服务方便可及,让“中医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潍九味”道地药材品牌的打造,就是潍坊中医药发展的典型案例。

  潍坊具有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多种优越条件,如位于北纬37度线附近,四季分明,气候适宜,从南到北分布着山地、丘陵、平原、荒漠、滩涂等多种地势地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个模式均出自潍坊等等。2023年4月,在首届“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上,潍坊正式对外发布了“潍九味”道地药材品牌,分别是:丹参、山楂、全蝎、柴胡、半夏、连翘、艾叶、酸枣仁和黄芩。

  潍坊中医药材资源丰富,有988种中药材、339家种植企业,高密柴胡、昌邑半夏、青州连翘等远近闻名,丹参、全蝎、黄芩、山楂上榜道地药材“鲁十味”。2024年,在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鲁十味”品牌库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培育名单中,潍坊21个项目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全省最多。

  其中,临朐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4.7万亩,年产量16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临朐丹参”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仰天山种植的人参各项主要指标均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相关标准,目前人参生态种植培养面积已达1000余亩,4年以上人参300多万棵,开发人参系列“中医药+”创新产品30余种。

  潍坊还大力推行中医生活化,在全省首创中医健身运动大赛,持续举办“中医药周”“膏方节”、中医药“六进”等活动,使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大众生活。成立潍坊市养生药膳研发中心,持续举办全市药膳大赛,推动养生食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制定发布14条中医药健康旅游线个中医药项目串点成线、集中推介。每条线路各具特色,适应不一样人群需求,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深度体验,感受独特的中医药魅力,享受美好健康生活。

  市委书记刘运在调研市医保局时强调,要“深化医保改革,管好用好医保基金,推动使用效能最大化,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近年来,潍坊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着力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在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上,潍坊市围绕“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主题分享了经验。2025年10月,山东省全民参保集中宣传月活动在潍坊启动,通过参保视频展播、互动有奖问答、医护专家义诊、政策咨询指导等系列活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进一步夯实基本医保制度根基。

  在参保政策上,2025年潍坊市城镇和乡村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分为两档:成年居民低档每人每年400元,高档每人每年510元;学生、儿童每人每年380元。更为贴心的是,潍坊市建立了连续的参保激励机制:参加城镇和乡村居民医保连续缴费满3年的,住院报销比例比同一规定的相关标准提高1个百分点。“潍坊惠民保”自2021年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11月30日,累计赔款支出5.6亿元,单人累计赔付最高达81.92万元,单笔赔付最高达47.47万元,切实为罹患大病重病的参保人减轻了就医负担。

  医保改革的成效直接体现在群众获得感上。通过深化医保改革,潍坊市门诊、住院次均诊疗费用分别下降5%、8.3%,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终标准。在潍坊,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7年保持全省前列。潍坊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实践;是全市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水平发展的具体成果;更是潍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集中体现。

  这份厚重的民生答卷,印证着潍坊对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坚决贯彻和创造性落实。潍坊正以“走在前、开新局”的担当,奋力打造医疗高地,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坚实的“潍坊力量”。

返回列表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