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1-04 19:22:13 | 作者: 仙津回瓶系列
每年1月5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85°时为小寒,标志着开始步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此时,天气严寒,但冷还未到达极点,故称为“小寒。”
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二候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慢慢的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三候雉始雊:再五日“雉始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到了小寒,我们也很快就要进入腊月,腊月在《周易》中对应 “临” 卦,有 “照临得平安” 的含义,也是岁末祭祀的佳时。
“腊祭” 是小寒所特有的民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冬至祭祖的传统就脱胎于此。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奋。
北方入冬之后天寒地冻,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
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此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
小寒又被称为 “二阳”,此时天地间阳气涌动。北方积肥造肥、兴修水利;南方则要浇冻水、培土施肥,很多农作物在小寒前后就要种下。
为什么说古人浪漫?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虽然觉得寒冬很冷,但是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这是对君子的考验——唯有能在寒境中坚守,才能彰显君子高洁的品性。
在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合并称作“岁寒三友”,人们认为,这三种植物在寒冬里不畏严寒、凌风生长,所代表的正是那不畏艰险、勇敢坚韧的人格。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古人觉得,正是因为经历了寒冬的洗礼,才使得梅香扑鼻而来。浪漫的古人,看似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比现代人差的很多,但是在经历各种苦难的时候,却能以一颗坚韧不拔的心,来坦然面对,在人生的寒冬时期,盛开最灿烂的花朵。
吃火锅。火锅这种美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最早的火锅,出现在商周时期,当时的古人,还是用青铜鼎来作为炊器,到了汉魏时期,甚至还出现了“鸳鸯锅“,即当时的分格鼎。每每想到丰富的食材在翻滚的汤汁里香气四溢,就再也忆不起寒冷为何物了!
赏梅花。赏梅花对于文人来说有多重要?看看古人留下的诗词歌赋就明白了!赏梅花就是那个年代的流行风尚,一流行,就是几千年,看看,相较于躺在被窝里玩手机的我们,古人是多么的浪漫!
喝温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从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我们就能够正常的看到,古人的小日子还是很滋润的!在寒冬腊月里,与三五知己好友,温着小酒儿,论着诗篇,看着雪花飘飘洒洒,落到院子里的梅枝上,诗兴大发,然后一首首经典的诗歌就诞生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虽是相隔万里之遥,但是西方诗人与东方诗人却有着同样的浪漫情怀。如果你觉得如今身处磨难,那么一定别放弃,每一个寒冬都是命运的礼物,每一次坎坷都有着其必要的意义,再坚持一下,春天已经不远了!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虽然小寒是 “寒尚小”,但其实在往年的记录中,小寒时节的气温基本都是一年中最低的。所以更要注意起居保暖,免受寒邪。
中医认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受了寒邪,到了春天就会生 “温病”,也就是以发热为特征的一些外感急性病。
天气寒冷,人体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是因为寒冷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的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冬天晒太阳,对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增强人体各部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处。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时合理进补,能及时补充一年消耗的气血津液,帮助身体抵御寒邪侵袭。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见菜,羊肉属热性,有补肾助阳的功效,能有效缓解腰膝酸软等不适。
准备羊肉500克、当归20克、黄芪10克、盐、姜、葱、料酒适量。将羊肉、当归、黄芪洗净,姜切片;羊肉冷水入锅去血水洗净;将以上所有材料放入汤煲,放适量清水煮熟,盐调味即可食用。
羊肉汤有甘温、散寒的作用,当归也有温补养气的功效。因此,小寒时节一家老小围成一桌,喝点当归羊肉汤温补吧!
牛肉是冬季补益佳品,既营养又暖胃,有补气养血、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等功效。牛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适合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人群食用。
煮汤前,先将牛肉、山药、番茄和胡萝卜切成小块,易于儿童食用和消化;油热后加入姜片、大蒜、葱炒出香味,然后把牛肉炒一下,再加入适量水;一并将番茄、山药、胡萝卜放入锅中,开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把牛肉炖烂即可。
牛肉有补脾胃、养五脏的功效,山药也有健脾补肺、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再搭配番茄和胡萝卜,颜色多彩,膳食营养丰富。
鱼肉可温养阳气、补益筋骨,其中以鲈鱼的价值最大。据《本草纲目》记载:“鲈鱼补五脏,益筋骨,治水气;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肾,安胎补中。”
将杀好的鱼清理洗涤干净,用少量料酒和白胡椒粉稍微腌制;将葱片塞入鱼肚中,上锅蒸8~10分钟即可。吃的时候蘸点料汁,更为美味。
清蒸的烹饪方法既能减少烹调油和各种调味料的使用量,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鱼肉的营养价值。
鸭肉有补虚滋阴、利尿消肿、养胃生津的功效,适合热易上火的人群食用。另外,体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和易水肿人群食之更佳。
取碗加少许水,将老姜放在碗中研磨,留姜汁备用;把煸好的鸭子及姜汁一同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甘蔗、陈皮、黄芪、党参等食材;煨至鸭肉熟烂即可。
生姜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能发表散寒。生姜与老鸭搭配煮汤,驱寒强身效果自然是棒棒哒。
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祛毒等作用。虾肉的营养很多,适合肾虚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人群食用。
先炒香葱末姜丝,再放入河虾炒至变色,倒入料酒和韭菜炒2分钟即可。中医认为,河虾甘温补肾,韭菜温补肾阳,二者配合可以补血、补肾。
冬季,人的脾胃偏虚弱,若再吃寒凉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应当多食粥来养脾胃。
做法:羊肉洗净,入锅煮烂研成泥;山药洗净切成小块;羊肉、山药与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入适当的盐分调味即可。
做法:大米和糯米用清水浸泡10分钟;锅中水烧开放入大米和糯米,大火煮开后加盖小火慢煮;将核桃和芝麻炒香后捣碎;粥煮至粘稠加入冰糖,煮至冰糖融化;加入芝麻和核桃,均匀搅拌煮上2分钟关火。
做法:将米放入锅中,简单干炒;锅中加入水,用勺子将米搅拌均匀后,放入大枣和生姜片,文火慢煮;粥煮熟后,放少许红糖。
现代科学发现,人老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打这里,可以延年益寿,驱散心中的抑郁之气,还能排泄有害气体。
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六十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方法: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时间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最好是劳宫穴(手心)与涌泉穴(脚心)互相交叉按摩。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能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治失眠。
方法:可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进睡眠。